臺灣藜

臺灣藜

  • 學名:Chenopodium formosanum Koidz.
    科名:藜科(Chenopodiaceae)
    別名:紅藜、彩虹米、mukun(布農)、kowal(阿美)、duli(卑南)、djulis(排灣)、ba'e(魯凱)
    分佈:臺灣目前主要分布區域在東部與南部的中、低海拔山區。目前有屏東、臺東與花蓮地區原住民栽植。
    紅藜在2008年正名為臺灣藜,是臺灣特有的一種原生藜科植物,在原住民部落中,是極其重要的糧食作物。臺灣藜全株不論莖、葉、花穗或穀粒,皆富含色素,有紅、黃、紫、黑等不同的艷麗色彩,是天然色素極好的來源,原住民將紅藜美麗的色彩與穗形,編織為頭飾或其他裝飾。因此排灣族稱呼它djulis,有「多美麗」的含意。
    臺灣藜是臺灣原住民族百年以上的傳統作物,因澱粉酵素的特性,是製作小米酒的酒麴原料,常見的食用方式多與稻米或芋頭共煮為稀飯。
    臺灣藜的活性極高,烹煮後幾乎會全部冒芽,養分開始活化、轉換,讓營養加倍。煮好的紅藜用途廣泛,可當作香鬆灑在沙拉,加入牛奶、豆漿、飯、粥之中,也可以加入其他例如麵包、甜點等食材。未食用完只要冷藏保存,使用時拿出回溫即可。
    臺灣藜含有高膳食纖維,紅藜飯富含維生素E,具抗氧化作用;經學者研究發現臺灣藜富含極佳且全面的營養價值,可代替稻米、麵粉、豆類,故臺灣藜有「穀類的紅寶石」之美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