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糰

糯米糰

  • 學名:Gonostegia hirta (BL. ex Hassk ) Miq.
    科名:蕁麻科(Urticaceae)
    別名:蔓苧麻、kekerele(魯凱語)
    分佈:中低海拔1,500公尺以下陰濕的山野可見,常群生。主要分布於荒廢地或開闊地,路旁或公路的邊坡上。
    糯米糰雖是一種群集而生,屬於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其性偏好溫暖,喜歡生長在半日照卻又土壤濕潤的地方,像溪澗旁的開闊地就是理想的環境,適合生長的溫度則大約在攝氏15~30℃之間,具耐陰性、耐濕性、耐寒性等,主要花期為6~10月,在東部地區春夏季節,生長旺盛,數量豐富,採集利用相當方便,可視為最佳救荒野菜種類之一。
    糯米糰這名字取得奇怪,不過倒也十分貼切地描述了糯米糰的花序特徵一糰一糰像極了一坨煮熟的糯米。糯米糰的嫩芽和嫩莖葉可食用,最宜在春夏季節採摘炒食,可以汆燙食用,也可汆燙後瀝乾,再加上配料熱炒,滋味鮮美。
    糯米糰屬高纖植物,食用有助消化,達魯瑪克部落族人將糯米糰嫩葉切細與絞肉混合做餡料包水餃,這種水餃以族語kekerele為名,中文則稱叫「哥哥樂」,也有稱為「各各樂」,食用過的朋友反應都是讚不絕口。